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 本經原譯者之簡介

Kumarajiv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法師生於十六國時代,因姚萇建朝立號曰秦,故稱其時代曰姚秦。鳩摩羅什法師通達經、律、論之學說理解,故稱三藏法師。其父乃中天竺人,母是龜茲人(即今日之新疆),乃當時國王之女,而「鳩摩」二字以華語意為童子,「羅什」則意譯為壽,「鳩摩羅什」即為童壽。他因以年少老成故得此名,於姚秦時被迎入關而奉為國師。

本經的原譯者為鳩摩羅什 (Kumarajiva),生於東晉康帝建元 2 年,即公元 334 年間,出生於當時之龜茲國 (Kucha),「龜」讀音為「鳩」。

茲其父系原為天竺國人,祖上歷代都是做相國的。父親名鳩摩羅炎,即將要繼承相之位時,因於對官場名祿看淡而棄相位出家。但恐國君與當政者之不允,故特自東度來到昔日之龜茲國,即如今新疆省之地帶。當時的龜茲王得知他已能棄世間的高官富貴與權位,便認定他必然是一個可敬之奇士高人。為了要表示對他的高度敬仰,特別親自帶領隨從前往迎接這位高人,並一心要禮請他為國師。

時龜茲國王有一位王妹名耆婆,年華正當雙十出頭,非常聰敏且異於一般常人,故此亦已有多國欲來相爭下聘,但這位王妹都拒而不受。怎料一見到了鳩摩炎便心生愛慕而暗許其人,這亦可能是前緣早定吧!國王得知其妹之心意,就以各種方法阻止令鳩摩炎不要再有出家的念頭並設法而與其王妹成了親。

二人成為夫婦後不久,這位王妹耆婆便懷孕有了鳩摩羅什。最奇的是懷了鳩摩羅什時的耆婆,所具的一般智慧不單是倍增於常人,更有一次到了省黎大佛寺作設齋供僧時,當聽到寺僧誦經後,忽然是無師自通地說出了很多的梵語,亦即當時之天竺語。直至誕下了鳩摩羅什之後,其能說之天竺語又全部都忘記了。同時並實言要出家,可是當時未能得丈夫所允許。到了再生下第二位兒子弗法提婆時,因一次經過荒郊時更目睹了枯骨橫陳於地上,頓時便感到無常之理,故決心出家了。

當耆婆出家時,鳩摩羅什只是年僅七歲亦立志決定隨母一同出家,因他本來是天生智慧超眾,自從師處得到受學經典後,更是神通超然的奇積,竟然能一日可背誦千偈之多!即被驚為神人降世而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龜茲國,其時的國人又因其母乃貴為王族,如此母子實為難能可貴,所以到寺院來供養者特多。耆婆覺得如此實非其出家本有之意,為要避開國人的種種供養,便携帶了鳩摩羅什離開了本國,時大師當時只有九歲,便隨母離開龜茲國,一路經過了度辛頭河,到了罽賓 (Kasmir),「罽賓」乃滿時西域之國名。於唐朝時則稱「迦濕彌羅」(Kashmir),位於印度西北部,即今日之「喀什米爾」一帶。「罽」字粵音讀「計」。此時得遇一位有名德之法師盤頭達多 (Vandhudatta),而鳩摩羅什從其處受學得到中、長二阿含凡四百萬言之多。其師盤頭達多對鳩摩羅什這個弟子十分器重,並每每對人稱讚,後罽賓王得知,並稱讚鳩摩羅什的確不凡而異於一般常人。

鳩摩羅什與母同在罽賓居住了三年後,又由母帶同回返到龜茲,到達了新疆邊境停留了一段時期,在此時便遇上了一名大乘的學者沙車王子名順利耶蘇摩 (Suryasoma)。並與王子成為了至交,這位學者便對鳩摩羅什演說了阿耨達經,開示有關五蘊、十二處與十八界等皆空之妙旨。鳩摩羅什初聞此說義,大為感到驚奇,因為深感覺到自己從罽賓老師處所學的,竟然與這位大乘學者所說的大有完全相反之道。因他曾聽說罽賓這地是一切有部之大本營,都是主張有蘊、處、和界等的三法為實,然而如今忽聞這位大學者竟說是諸法皆空之理,自然感到難以相信更一時難以接受。雖即是此,但不竟他是一位具大智慧的人,只是經過三數次的往返作辯論後,終於接受及認定諸法皆空的說法了。並更認定理應趣歸諸法空義及回小向大之道,從而更認定大乘佛法之道才是究竟的正論。

自鳩摩羅什得到大乘佛法之妙義及法益後,自心細想,更想到了自己曾所從學的老師,他仍然不知覺地停留於小乘階段,仍未能得到究竟解脫之道,我既深信佛法,理應要設法去說服令他認識回歸大乘之道才是。說是因緣或佛法不可思議吧!當鳩摩羅什正作此想法時,在罽賓的盤頭達多,得悉曾為其弟子的鳩摩羅什現今已是聲名遠播,更知如今龜茲王亦正在大力推弘佛法,因此便由罽賓特地遠來到龜茲。時鳩摩羅什一見到曾受法給自己的老師到來,歡喜難喻,經過一番應有的禮儀後,竟立即為曾經教導過自己的老師廣說大乘佛法之因緣及諸法皆空等的義理。在起初之時究竟曾為老師的盤頭達多當然不會接受甚空的理論,認為若諸法空是即是無法所有,這是不能接受的道理。但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個多月的向其師作出種種有關大乘空義的辯說後,結果雖曾經身為其師的盤頭達多法師亦全然信受了大乘所說空義之理,並立即向鳩摩羅什反作行禮而說:『你今是我的大乘師,我是你的小乘師』。各位由此見鳩摩羅什大師的辯才與智慧是怎樣了!

更由以上這段事情可知,當時鳩摩羅什只年僅十二歲,已對大小乘的諸經論是能如何的通達。

及後他回至龜茲時,已是受全國的國人敬重的少年大師了。尤其他在龜茲說法期間,其聲名經已遠播而傳入了中國,中國內的佛子大眾更是對這位大師有極大的敬仰!

大師到了大約三十歲時,時正乃中國五胡十六國,而當時位於北方一國之苻秦,其國主苻堅亦得聞鳩摩羅什大師之名,意欲邀大師到中國,因而命其親信大將軍名呂光及陵江將軍姜飛二人並領兵四萬之眾,前往伐龜茲等小國。在呂光等於出發前,苻堅並特設了酒宴於建章宮內,及而三對呂光說:『我得聞西國有大德智者,名叫羅什,深通法相,並善解陰陽,為後學者之宗匠。我有此想:如此賢哲大德的智者,實乃國家之瑰寶。所以你此次去進攻龜茲,目的並非是要他們的國土,亦非要掠奪其財寶,最重要的是要迎得到羅什大師回來,若得到了大師,立即班師,不得多留』。由此可見大師當時的知名度,更可體會到苻堅對大師的敬慕程度是如何。

呂光等大軍到達了龜茲後,找到了鳩摩羅什大師,亦如苻堅的吩咐立即班師回國。可是剛到達涼州時,便得到了苻堅已被姚萇所害的消息,時呂光的三軍亦全軍素服臨城南。此時已時國無其主,呂光便擁兵自立並稱國號為涼,即是位於今日之甘蕭,年稱太安,時為公元 386 年(鳩摩羅什 52 歲)。大師亦住居於涼達十餘年。因呂光父子亦並非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佛教徒,故此對佛教徒亦不會有怎樣的供養和敬奉,更不會作出怎樣程度的弘法佛事。故大師居於此地時只能作自己去再深研佛理而未能作出任何弘法的事業。後至姚萇佔入關中,亦聞得大師的大德名號,曾作虛心欲邀大師之法駕。但呂光父子,則認為大師乃高人定是足智多謀之士,恐為姚而獻謀出策而對自己會不利,故無論怎樣也不許大師前往。直至姚萇死後,其子姚興繼位,治國有方而令其國安定強大,特再派大軍往征服西涼,呂軍大敗而逃,乃於當年九月上表歸降稱臣,時方能真正的迎請到鳩摩羅什入關進姚。

時鳩摩羅什大師經己年屆花甲即六十歲,但姚興仍拜之以國師之重禮,對大師極度尊敬有加。入關後次年,姚興宣詔而集沙門各大德共有八百餘人,會集於長安消遙園內,並受大師之旨詔,譯出各大小的經論,計共有390餘卷之多。時能親近大師的修學者,大多都是當代極具優秀的有名學者。計有如以盧山為中心的有慧遠,北方的道安法師等,他們若遇有對佛法的疑難時都會向大師虛心請示,而受教於大師門下的弟子們,大多都是有智能去協助大師作翻譯經藏的大學者。然而鳩摩羅什所翻出的經論的確真正的梵文佛說的本意盡譯無訛,更不會加入或夾雜一些其他的文句,這才真正是為一代傑出的譯經大師!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