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輪迴之生與死

中有身 (Antarabhava)

在此首先要認識甚麼是「中有身」或「中陰身」?依據佛教的理論觀點,每個生命乃由一連串連續不絕之意識境界所組成,最初的境界是「生有意識」又或稱「出生意識」…… 最後的一個境界就是「死亡意識」,或稱「死亡之際的意識」。兩者之間的分別,即是由舊轉變到另一個新的境界或身體,這段時空的靈魂個體,則稱之謂「中有」或「中陰身」。

一般而言,分為三個階段:

  1.  臨終中陰;
  2.  實相中陰;
  3.  投生中陰。

而細分大致有六種:

  1.  禪那中陰或稱禪定中陰;
  2.  生處中陰;
  3.  夢境中陰;
  4.  臨終中陰;
  5.  實相中陰;
  6.  投生中陰。

不同宗教和文明亦有其中陰度亡法,例如:

  1. 古埃及的《埃及度亡經》 (“The Egyptian Book of the Dead”);
  2. 中世紀的《死的藝術》 (“The Ars moriendi ” / “The Art of Dying”);
  3. 印度迦樓羅富蘭那教的《普利多康陀》 (“Garuda Purana Pretakhanda”);
  4. 綏登堡 (Emanuel Swedenborg) 之《天國與地獄》 (“Heaven and Hell”);
  5. 羅斯卡 (Antonio Rusca) 的《地獄篇》 (“De Inferno et Statu  Daemonum”);
  6. 道教、婆羅門教、基督教與回教等,亦各有不同形式的度亡方法,為亡者進行超度或安息法事。

以上種種,目的也是為垂死之人或亡者做一種祈禱及求請儀式,希望他們所信仰之神或宗主到來接引,不致墮落其他惡道而得安息,這樣皆可稱為安息或度亡的一種法事。

當然,在佛教中亦有不同的度亡法事,顯宗寺院常有見聞法師做的「放焰口」與「蒙山施食」等,皆為超幽和度亡的一種法事;西藏密宗亦有類同,如「破哇遷識法」、「中陰度亡」。


死亡後的境象

依據密宗祖師蓮華生大士所開示之「中陰救度法」,死亡後的境象大致如下:

除了已有成就修證者,一個普通人在剛死後和死前的行為與心態,是有相連及相似之理性,且有著極重要之關係,包括其在生時之喜惡和信仰,及至其仍未放棄之習染,如賭博、抽煙、飲酒和女色等等,亦會留存在意識之中,未能立即除去及放下。

當其正處離留之際,神識要離開身體而死亡的時候(即身根四大解體),亦有著切實不虛的身心驚恐和痛苦不安,卻無法申訴,同時又如夢如幻;此時亡者便在不自覺地進入了死亡。

在一般的情況下,大約到了三天半(即 84 小時)後,亡者才會感到自身是虛幻不實,看見世有的一切事物而不能觸動的時候,才確知及相信已是真實的死去(即已離開了自己在世間時本有之軀體)。

以上的情況大致分為三期的境象:

一、以具修持成就者而言,於初死時在中陰境內可見到的稱之為「法身」(或為本身之光明體),這個超越形與色的虛幻身體,乃其神識之幻影組合體,亦可稱為「法身」;若以修持者而言,則可稱為「法性之母體」,正是諸佛如來化身出身之聖境地,即進入涅槃之聖體法身;

二、第二身或名「報身」,此身是由其修作之業所示現的一種,如菩薩可見之妙色身相等,亦是法界的一種中有示現;

三、第三身或名「應化身」,此身即是空性或成佛境界應因緣感召而生。例如有人尊禮祈請;或因應其生時本有之誓願所顯化而示現。此類的應化身,可以有多種形態及多個重現之化身形相,這正是諸佛之妙色身所顯現。諸佛聖者因成就了無上正覺,才能示現無量應化身,實非以一般凡夫的粗漏觀感能察覺或得見。就因成就了此妙有的應化身,故能因應世道所需而示現各種不同的形相。

若世人能有修持並認識在中陰初期的正確光明時,便能證入而得「法身」成就,獲得自在解脫;若是在第二階段才獲得解脫,只能證入「報身」之境界;又若是在最後階段得解脫者,則謂之「應化身」境界。

中陰是否一定為期七七四十九天?非也。這只是一般的中陰期!因個別不同的意業,或有更長,甚至長達十年、百年或更長年期。一般亡者在進入中陰初期的時候,都是處於色界;若在這個時期內獲得解脫,亡者則要依靠色(即光色)之分別,才能有機會領悟。

正因如此,亡者正處於一個兩大分別元性的世界中,發現其意識之中有著一種雙重平衡的自性表現:

  • 悟到「涅槃」之真常極樂;
  • 自性存在著之「惡業罪性」,或可稱為眾生本有的貪、瞋、痴(三毒性)。因此三毒所習染之理性及取向導致無明及引入不清之路,而再度投入六道輪迴之中。

同時依據其生前是否有修持過善道之福力或業報等,由各人不同之深淺造作而被其業果攝引,不知不覺地入胎轉生,為人為畜,或為胎生、卵生、濕生或化生。這時實不知再要流轉於輪迴六道到何時。

若在世曾有修持而能證入「涅槃」之聖道,雖暫處中陰,必能見到其路及認識其光澤。這光澤是由五方報身佛所變現出各部或喜或怒之本尊神聖而組成的,各本尊更會化現出不同的光色到來指示及引領;而各種不同之光色則是代表及象徵東、南、西、北及中央等各部佛菩薩。

可惜亡者在生時,由其習性所感染而起了無明,自性不能清淨或恐佛道未成,卻再有六道趣向之光攝引其投入六道輪迴,此光亦如同五方諸佛的色澤。若是未明此道之中陰亡靈眾生,便很容易融入其中而再受輪迴!

如此實非諸佛菩薩或諸神聖眾等不慈悲,更非故意用類似之光色,令亡靈誤入輪迴與惡趣之道路。這是眾生自性的疑惑與惡習等無明習氣所致,全是由其自心無明而從心底裡所生起的錯誤境象。


辨認佛光

五方佛
五方佛(林鉅晴佛教漫畫)

若論佛之光色大致和六道的光相似,只是鮮明奪目與暗淺之別:

「中央」毗盧遮那佛(法界體性光):藍色光球。

「東方」不動佛或金剛薩埵(金剛部):光白而透明。

「南方」寶生佛(寶部):黃色光明。

「西方」阿彌陀佛,亦稱無量壽佛(蓮花部,亦可稱菩薩部):紅色光而透明。

「北方」不空成就佛(羯磨部,亦稱事業部):綠色而透明。

「五大持明尊者及文武百尊尊者」:各尊皆身放五色光燄而極為燦爛奪目。


分別六道光芒

六道之光與佛光大致相似,但佛光則極為光明奪目,六道光則較為暗淡。

「天道」(即天人或稱天仙之境界者):其光白色而暗淡。

「人道」:其光黃色而暗淡。

「修羅道」:其光綠色而暗淡。

「地獄道」:其光如煙霧般白色而較暗淡。

「餓鬼道」:其光紅色而暗淡。

「畜牲道」:其光藍色而暗淡。

由於以上佛道與六道之光色非常相近,故一般在生時未能有一定修持者,實難認識及分別;更因世人生前心內無明喜暗而懼怕光明的常性所致,一見明亮奪目佛光便生畏而不敢走近,更不會進入此光,相反會喜歡走入柔和的暗淡光處。如此皆因自生之業力無明而趣向及進入了六道去投生。

此等未明的眾生見了諸佛之光焰經已不敢進入,更何況再看到了各尊忿怒部的本尊時,怎能不會被嚇得魂飛魄散及四處逃避呢?故會在如此驚慌亂意的情況下,誤入了各道而不自知,亦即在不覺地進入其母的胎宮之內,等候因其業力所感的轉生六道。


一般中陰身趣往投生之境相

一般人死亡後之一星期內,只會察覺如夢幻般的境象,稱為「臨終中陰」,亦即中陰之「初期階段」。

到了三天半(約 84 小時)後,或第二個星期內,亡者才確知自己已經死亡,此時亦會見到種種幻象或可怖之境物,皆由自己之業力自性所生,此即「實相中陰」,是中陰身的「中期階段」。

到了約第十五天或第三個星期,亡者會進入一般中陰身的「最後階段」,即「投身中陰」。

如是一般在生時未有修為之定力,或無能力自在解脫,任你在世時有多大的財富、權勢與知識,到了此時亦會感到驚恐與孤寂無助等不安。又因自己生前各種業力所感召,不自覺地生起了生前所作諸等惡業行為的恐懼陰影;或見冤親債主到來討債索償等等,各具無情與猙獰之惡相,在自己面前討債。在如此境況下,亡靈感到極驚懼及疲倦不已。

正是感到無奈無依之時,又不能有安然自在處身之故,便不覺地由心中生起了幻識與種種怖畏。那時其神識會逐漸模糊,及至開始忘失了生前的生活與修習等記憶。

到了此時,又再會生起暫似一種如同夢幻不實及似是而非的感覺。在這境象出現時,亡者更會有一種如預知未來的超然感覺,而這都是因其在生時的各種習染,累積遺留下來不清的喜惡感所引動而產生之幻想和幻象。

因此不知不覺地由其神識幻象與生前喜惡所推動,而產生了不同之投生趣向,由而使自己這個靈魂複合體之神識,被各種不同的幻象與光色所攝引。由此趨入了要投生的母胎裡,亦即再度要轉世而去,或生於六道之中的天仙道、地獄、餓鬼等趣,又或會再返人間,為男為女或為畜;生為富貴或為貧賤;或為賢愚。這當然是由其前業福力或罪業之造化而定。

如此再要受生、老、病、死及諸等苦惱,輾轉再流入那六道生死之中。到了那時,真的是悔之已晚,深悔未能於在生之時善用寶貴人身而精進修持善道,故此仍要受那無窮輪迴之苦。

各位已於上文得知六道之光色,而有關化身,就是由眾生的意念變化所生之應身,乃無實質之形體。此完全是由意識生起所組合的結晶體,亦是因業力與因果之善福與惡報等因素所定者,所受之身實為其業力轉化得來,故此身是為應得之果報。

與此同時,若仍有其因緣業力所致,或需要重返世間投回一個有實質的軀體;如胎、卵、濕生等有覺情之生命,多會是由其慾染所帶動而生的。

此時,會突然浮現或會如實似的看到人世間之男女交合的幻象,而自身更會立時同樣地感到,有著在人世時的各種情慾衝動,且是感覺清晰,如同自身墮入了實有的享樂情況,但又忽然感到自己只是一個虛有而不實的靈魂複合體。到了此刻,亡靈更是生起了無限的怨苦,故此急切的希望能夠再擁有一個所謂真實的血肉身軀,重返人間享受各種聲色與肉慾等樂。若有此念,便是趣向人道或要投生之徵兆,要投回人間為有形相之各類身相,即為人身或為畜牲,皆由其個別之業力與趣向而定。這全是眾生在投生前之意念轉相而成的;若是要轉生男身,則會自覺喜女厭男(子厭其父而愛母);相反若厭女喜男,則會投生為女身。

在中陰身的眾生,就是因其一念之虛幻覺識便會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母體的胎宮受生。到了此時,已是進入了頭出頭入、再復生於六道的境界;無常的人及生老病死之身軀要再受不間斷的輪迴苦痛;此時方知佛說的諸行無常、諸受是苦、諸法無我,唯有涅槃靜寂,才是真正極樂。正所謂:「佛說萬法因緣生,執念不捨是輪迴;眾生一念別凡聖,入胎轉世亦如是。」

由此意故,人的意識實如虛空之大,更似虛有之萬物與萬法,皆隨其平日的生活習性,而影響及改造了其思想和行為;即如佛陀所說的十二因緣所形成。(十二種因緣的由來,則是從「六入」而有;所謂六入,即眼、耳、鼻、舌、身和意等六個觀感功能受染污,以致自身本有之清淨靈性蒙薰。)

能為聖、為賢或為凡夫或其他眾生,一切全是由個人之修持和造作而定。人在世間有許多不可計算之喜、怒、哀、樂之事物,和名利物慾等得失與希求之念,不斷改變人之靈性,或因染污而墮落,或因修持而提升,這總是隨著個人的知見而所作者。不論從善或作惡,所受的果報亦依之而變!此謂因果定律而非由外力所加予。

回目錄
回目錄

Leave a comment